近日,江西吉安新干县华莱士快餐店内,多位老人聚集在此蹭空调、聊天,店员用喇叭驱赶却未能奏效,这一场景引发了广泛热议。
老人蹭空调是“贪小便宜”心理在作祟?面对扎堆乘凉的人群,商家如何做才妥当?高温天气,是否需要建立政府、商家与社会的协同机制,满足市民的乘凉需求?
老人在华莱士快餐门店内扎堆蹭空调、聊天
其他观点
欢迎评论区聊聊
01
老人挤满快餐店蹭空调却不下单,店家喇叭提示
7月5日,江西吉安新干县一家华莱士快餐门店内,许多老人扎堆蹭空调、聊天的视频引发热议。
视频显示,就餐高峰时,上百位老人挤满座位,聊天、休息,甚至有人脱鞋躺沙发、光脚踩凳、随地扔垃圾。
展开剩余79%7月6日下午,该华莱士门店一名工作人员称,这家店去年开业后,夏天一直有很多老人过来,在店里吹空调、聊天。
据相关视频显示,该餐厅内有大量老年人,但他们并未点餐,该餐厅用喇叭播放“这里不是老年活动中心”。
工作人员表示,喇叭喊也没有用,说什么老人们也不听,“赶也赶不走。”老人们占据了座位,对店里生意影响较大,很多客人进来吃饭都没地方坐。
6日下午,该门店所在地金川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几天当地最高气温38至39摄氏度,那家店内有空调,老人们走到那里就想休息一下。他表示,6日上午已派人处理,做了老人思想工作,下午也派人去了,老人们已被劝走。
02
老人蹭空调是“贪小便宜”还是实属无奈?
其实,不止华莱士,也不止老人,一到高温季,人们进入各类地铁口、商超等室内乘凉避暑的现象颇为常见。当纳凉需求与正常的商业秩序产生冲突时,如何处理这一矛盾,成为了舆论焦点。
视频中,有些老人将沾满泥沙的凉鞋直接踩在餐椅上,有些将嗑完的瓜子壳随手扔在地面,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导致门店日均清洁成本增加,更让带孩子的家长选择绕道而行,严重影响商家正常营业。某华莱士加盟商算过一笔账:夏季高峰期,一家门店因老人占座每月损失超1.2万元,相当于净利润的15%。
有网友认为,老人到快餐店蹭空调,就是为了省家里的电费,是“贪小便宜”心理在作祟。诚然,老人若是出于节约电费而到快餐店占位蹭空调,确实是个人素质问题,需要相关方面及时出手予以劝离教育,并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但也要看到,有些老人此举背后或也有无奈,如家中并无空调等降温设备,因而不必急于批判,而应进行更细致地思考。
炎炎夏日,高温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更可能危及老年人的健康。倘若家中空调成为奢侈,社区若再缺乏避暑空间,快餐店的免费空调便会成为“救命稻草”。这种现象背后,恐怕还是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在高温应对上的不足。老人与商家间的冲突背后,是人们避暑纳凉的现实需求与公共服务供给并不匹配的深层次问题。
商家的无奈需要理解,更要消解。快餐店作为商业经营场所,座位有限,营业期间需服务于有消费的顾客。老人长时间占位蹭空调,势必影响正常经营、压缩盈利空间。店家举喇叭驱赶,是维护商业秩序的无奈之举。商业场所本就不是公共服务机构,让其承担公共服务不足带来的后果,显然有失公允。
03
公共避暑资源缺口如何解决?
所以谁该为“蹭凉”买单?当“蹭空调”成为老人与商家的“争执点”,我们更需要思考: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是否能在高温中为不同群体找到“清凉共识”?
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劝离”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深入探究背后的具体原因,拿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更重要的是,在财政允许范围内,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公共避暑场所的投入与建设。比如在社区、街道增设更多免费且舒适的纳凉点,配备空调、座椅、饮用水等基本设施;再比如,整合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等现有公共资源,延长开放时间,避暑的公共空间多了,自然就不会挤在商业经营场所。
针对近期的暑热天气,山东济南开放的9处人防工程避暑纳凉点;河北石家庄向市民开放市区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场所7处,日均接待能力超3000人,每日开放时间为10时至17时30分,计划开放两个月。
济南9处避暑纳凉场所向市民免费开放
解决老人扎堆蹭空调问题,还可以建立政府、商家与社会的协同机制。比如,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商家在能力范围内提供一定便利,如设立特定时段的公益纳凉区;对积极参与公共服务的商家给予适当补贴或政策优惠。社区也可以发挥作用,组织志愿者对避暑老人进行管理与服务,避免因人员聚集产生矛盾与安全隐患。
说到底,这看似是一件小事,却考验着部分地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与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唯有政府主动作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才能既保障老年人的避暑需求,又维护商家的合法权益,让各地在炎炎夏日里既有温度,又不失秩序。
当老人们不再需要“蹭凉”
当商户不再为占座焦虑
那时的夏天
或许才能真正清凉
综合 | 极目新闻 红星评论 广州日报等
来源:天津广播
发布于:北京市长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